․主持人․劉說安   博士․

[基本資料]  [主要學歷]   [現職及與專長相關之經歷]  [專長學科]

[期刊論文]  [專書及專書論文]  [技術報告]

一、基本資料
中文姓名 劉說安 英文姓名 Liou, Yuei-An
性別 生日 12月25日
國藉 中華民國 連絡電話 (03)4227151#57631
傳 真 (03)4254908 E-MAIL yueian@csrsr.ncu.edu.tw
 
簡歷 劉教授先後取得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大氣太空科學碩士學位與電機工程暨大氣海洋太空科學雙博士學位。1996年至國立中央大學服務迄今,現職為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水文遙測實驗室負責人、太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及客家學院客家語文及社會科學學系支援教授。2016年至今為在台越南專家協會及台灣地球觀測學會之榮譽理事長
行政經歷 2001年擔任水文科學研究所籌備小組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秘書,創立水文科學研究所(2008年更名為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2005-6年國家實驗研究院顧問(2005年兼國家太空中心科學發展組組長)。2006-7年健行科技大學電資學院院長。2007-2010年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中心主任。2008-2010年創辦國立中央大學「遙測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擔任首屆主任。2010年創辦「台灣地球觀測學會」(Taiwa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擔任首兩屆理事長(2010-2016年)。2011-2015年擔任台灣密西根大學校友會理事長。2012年起擔任中央大學教職員工桌球社社長。2014-2016年擔任(國發會)台灣地理資訊中心總經理
榮譽 2006年清雲科技大學講座教授。2007年Fellow, Electromagnetics Academy。2007年韓國遙測學會榮譽終身會員(Honorary Life Member)。2008年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院士(Foreign Member, Prokhorov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Russian Federation)。2008年密西根大學台灣校友會傑出校友獎。2008年國立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獎。2009年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通信院士(Academician,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2010年、2013年國立中央大學(終身)特聘教授。2012年馬來西亞泰萊大學訪問教授。2013-2015年中國南昌大學贛江學者講座教授。2013年密西根大學AOSS官方首頁焦點人物。2013年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金心獎。2014年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院士(Member,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2015年國際工程與科技學會會士(Fellow,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5年國際掩星科技工作小組(IROWG)排序衛星掩星科技學者表現前五名
學術著作 發表期刊論文逾百篇(據Google Scholar/Scopus(至2017/9; 2017/9)資料庫,分別被引用逾2668; 2037次,H-Index=31/24)及專書論文二十篇、會議論文逾四百篇;2010年專書 “Radio occultation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ISBN 978-953-7619-60-2)(至2017/9被下載4920次)。
學術編輯 編輯委員-- GPS Solutions (2001-);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JSTARS)(2008-2014);航空、太空及民航學刊(Journal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and Aviation)(2009-);遙感技術與應用(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Observation (2011-);Progress i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17/5-); Geomatics,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 (2017/9-); Remote Sensing (2017/11-)
擔任專刊主編-- 2005年、2010年GPS Solutions; 2008年IEEE Tra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3、2015年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4年TAO; 2016年Atmospheric Research; 2015、2016、2017年Remote Sensing; 2016年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國際組織 東亞空間環境監測常委會Standing Committe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rom Space of East Asia (EMSEA)台灣主席 (2006/11-);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之際全球航空航天監測系統International Global Monitoring Aerospace System(IGMASS)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2010/04-);亞太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第七工作小組成員(AP BON WG7)(2010/10-);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2011/04-);IAG WG4.3.3 Integration of GNSS atmosphere models with NWP models工作小組成員(2012/05-)。亞太水論壇理事會觀察員(Asia Pacific Water Forum Governing Council Observer)(2012/11-)。COSPAR Task Group on GEO (2013/6/21-)。俄羅斯聯邦Skolkovo基金會(Skolkovo Foundation)專家團委員會委員(2014/1-2018/12/31)。
 
二、主要學歷
國家 學校 主修系所 學位 期間
美國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 電機暨大氣、海洋、太空科學 博士 1994/04~1996/08
大氣及太空科學 碩士 1992/05~1994/04
電機工程 碩士 1990/09~1992/05
中華民國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 學士 1983/10~1987/06
*碩博士學位指導教授: 密西根大學教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Anthony England 博士
 
三、現職及與專長相關之經歷
現職
單位 部門 職稱 期間
國立中央大學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特聘)教授 2001/08~現在
太空科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2001/08~現在
客家學院客家政治研究所 (特聘)授課教授 2010/08~現在
兼任-國際
俄羅斯聯邦Skolkovo基金會 (Skolkovo Foundation)專家團委員會委員: Skolkovo計畫,於2010年中,由當時俄羅斯總統Dmitry Medvedev推動,由聯邦政府出資42億美金,並邀請俄羅斯境內及世界各國企業集資所創立。計畫場址位於莫斯科市西方之環狀高速公路邊,距市中心約19公里。此計畫設有Skolkovo基金會、創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科技研究所 (Skoltech)、及管理研究所 (the Moscow School of Management Skolkovo)等機構。規劃2020年時,在R&D方面有50個研究中心,在園區內有10個公用中心,9000個研發人員,在Skolkovo科技研究所 (Skoltech)希望有學生1200名,500名碩博生,和15個研究中心,投資額每年可達5-10億美元以上。 (2014/1~2018/12)
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 Review Member, IAA Study Group,2013/10~現在。
國際太空研究委員會在地球觀測集團任務組COSPAR Task Group (TG) on the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 Support COSPAR Headquarters on GEO activities, such as: (1) promoting the importance of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an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integrated Earth system as critical attributes of the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 (2)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OSS data sharing principle of free and open data distribution with minimum time delay and minimum cost; (3)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outrea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data sets; and (4) organizing events at 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ies,2013/6/21~現在。
中國南昌大學“贛江學者”講座(榮譽)教授: 致力於地球保持與環境生態研究,成就卓越,以專業成就與影響力為鄱陽湖生態發展提供建議與幫助,2013/1~現在。
亞太水論壇(Asia-Pacific Water Forum)理事會觀察員: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於今年5月8日成為亞太水論壇(Asia-Pacific Water Forum)觀察員,於2012年11月2日首次受邀出席第十二屆理事會會議,參與2013年亞太水高峰會和2015年世界水論壇籌備,2012/11~現在。
國際大地測量學會遙測和大氣的模型工作小組委員會委員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 in Sub-Commission SC 4.3 – Remote sensing and modelling of the atmosphere WG4.3.3 Integration of GNSS atmosphere models with NWP models工作小組成員,2012/5~現在。
馬來西亞泰萊大學訪問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Engineering, Taylor’s University, Malaysia, 2012/1/1~2014/12/31。創立於1969年,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學術表現最卓越的私立高等學府之一。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The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GBIF (Taipei, TAIWAN))(GBIF,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2011/4/27-2014/03/19。
聯合國地球觀測集團亞太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第七工作小組成員Member of Working Group 7,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AP BON, GEO), 2010/8/~。
國際泛洋衛星遙測研討會(Pan Ocean Remote Sensing Conference Steering Organizing Committee)執行委員會委員: 2010/10~現在。
亞太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第七工作小組成員 Member of Working Group 7,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AP BON, GEO) 2010/8/~現在。
國際全球航空航天監測系統(IGMASS: International Global Monitoring Aerospace System)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 因應日漸複雜與惡化的全球變遷、及其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壓力以及衍生的天然災害,國際宇宙航行科學院(IAA: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及俄羅斯宇宙航行科學院,於2008年推動國際全球航空航天監測系統(IGMASS: International Global Monitoring Aerospace System),響應GEO或全球地球觀測總系統(Global Earth Observations System of Systems; GEOSS),成為地球觀測的一環,特別加強毀滅性自然災害和人為造成災難的防範與預測,擬結合現有及前瞻科技於地球監測,包括電離層、大氣、海洋、岩石圈和外太空等等的監測資訊,改善有關災害管理的努力以及預測潛在高風險和高代價的事件,以保全人類的生命與財產, 2010/4/~現在。
聯盟成員 澳大利亞太空研究計畫 2號(標題:太空大氣和氣候平台技術)”,澳大利亞創新工業科學和研究部: 一個800萬美元的空間技術合作夥伴關係,宗旨在監測氣候變化和開發與空間有關的先進技術平台,包括在太空跟?和導航、精確定位、太空天氣、大氣和氣候的監測 2010/4/~現在。
東亞空間環境監測常委會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rom Space of East Asia (EMSEA) 共同主席(2006/11起):由韓國Prof. Soondal Choi及已故日本Prof. Mikio Takagi於1991年領導成立之國際組織,關懷環境變遷之監測及對政府提供決策之建議。於1994年起,開起平台國際遙測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SRS),在三國共同努力下,發揚光大,至今成為東亞地區之跨國遙測學術界與地球觀測相關研究人員之學術盛事。
兼任-國內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航太學門專題計畫複審會委員,2017/1~現在。
在台越南專家協會(Vietnamese Experts Association in Taiwan; www.vneat.org) 榮譽理事長,2016/11~現在。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Taiwa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tgeo.org.tw) 榮譽理事長,2016/8~現在。
國立中央大學 全球定位科學應用研究中心(GPS-ARC)執行委員,2007~201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諮詢委員,2010/5/27~現在。
桃園縣政府氣候變遷專家諮詢小組委員,2013/07~2015。為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提供諮詢,按氣候變遷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是全面性的,無論是自然生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衝擊深入且無可逃避。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是沒有界線的,它的穿透力是擴及所有領域及議題,需要以互動性的新思維作為氣候變遷的因應之道。依照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台灣的主要調適領域包括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八項領域。而可能造成人類自然與社會經濟影響與衝擊的氣候變遷主要現象包括「海平面上升」、「溫度上升」、「水文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等。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航太學門專題計畫複審會委員,2007/1~2009/12,2013/01~2015/12。
中華國防工業發展協會科技顧問,2007/7/11-2010/7/1 : 本協會宗旨積極推動國防產業根植民間,並國際性事務,促進國防產業升級,創造人民福祉。
新竹縣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委員,2012/01~2012/1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處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審議委員,2009/01~2010/07。
桃園縣政府採購稽核小組稽核諮詢委員,2008/1/1-2010/12/31 : 協助桃園縣政府稽核監督機關辦理採購有無違反政府採購法令。稽核監督依政府採購法第四條、第五條接受機關補助或受委託法人、團體辦理採購有無違反政府採購法令。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諮詢委員,2010/5/27~2011/5/26。
國家實驗研究院『推動參與地球觀測集團策略規劃專案計畫』推動小組委員,2008/10/1~現在。
國立中央大學校務會議代表,2007~2012,2016~現在。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2008/08~2011/08。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物料安全諮詢委員會委員,2004/10/01~2010/09/30: 增進我國放射性物料管理之安全,防止放射性危害,確保環境品質及民眾健康。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委員,2006/4/1-2009/3/31 : 協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辦理科技動員準備事項,任務包含:科技動員準備方案之策訂及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之審議; 行政院動員會報決議事項之綜合協調與執行; 行政動員準備支援軍事動員準備之政軍協調; 行政院動員會報交辦有關科技動員準備事項之執行及法令之審議;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相關配合執行計畫之審議。
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學界代表,2005/3~ : 由國防部、國科會及經濟部成立該委員會,為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以加速推行建設自主國防,該委員會並受行政院指導。任務如後:規劃、擬(修)訂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方案,及監督該方案之推行。相關機構、法人團體及產品資料之調查及建立。軍品外購之技術轉移等工業合作之協調及配合推動。相關人才之培育及運用。與學術、研究機構及工業界之協調配合。從事國防科技研究發展、產製、維修、銷售計畫與特殊個案之協調及推動。其他有關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之協調及推動。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水文科學研究所籌備小組委員會 委員兼執行秘書,創立全國唯一之水文科學研究所
中央氣象局GPS連續觀測網工作小組委員會委員,協助規劃與增設150 GPS連續觀測網: 深入瞭解台灣地形變化與地震活動的關連性,設置永久性的全球衛星定位追蹤站(簡稱GPS站),以連續監測記錄方式量測各追蹤站之高程及水平變位,可長期調查全島地殼變化的概況,並可經由與地震發生時序之比對,研判台灣未來地震活動之趨勢,從而建立地震預測之能力。
私立健行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兼任教授
擔任多項政府單位採購、規劃、建置案評選委員會委員: 如法務部、國科會、國安局、研考會、國防部(本部、各軍種)、環保署、交通部(本部、中央氣象局)、內政部(本部、土地重劃局)、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海巡署(本部、海巡總局)、警政署(本部、縣市警察局)、縣市政府、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等政府單位評選委員會。
經歷
專任
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www.tgic.org.tw)(借調)總經理(首長),2014/9~2016/9:[本中心為國發會之智庫幕僚,職司推動地理空間資訊之發展,積極協助進行推動、輔導、諮詢、產業媒合之行政幕僚,以期達成政府資源整合、降低重覆建置與促進地理空間資訊商機之擴展。同時支援政府進行公共建設計畫審議國家發展計畫評估、國土策略規劃業務、扮演國土地理空間資訊統籌作業者、行政協調推動者角色。]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遙測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主任,2008/08~2010/07: 創辦國內唯一專為遙測科技設計的碩士學位學程,包含兩組:遙測技術組與空間資訊組。主要目標為研究遙測基礎科學及應用發展、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定位等。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中心主任,2007/08~2010/07: (1) 主管太遙中心研究、教學、服務、輔導、推廣、參訪、產學合作等,專職約120人,學生約80人,主聘教師11人,年度國科會與其他產學合作經費平均約144801.75千元(不包括產品收入),年度參訪人數四千多人; (2) 2008年創辦遙測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3) 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針對此災難事件做出二項關鍵性決策貢獻:其一,在災後第一時間,提供第一筆災區高解析度衛星影像,提昇減救災效益;其二、核准啟動中心資源衛星接收站直接接收福衛2號衛星飛越四川之二軌影像資料,該措施具有減少訊息二次傳遞延遲之優點,對於四川大地震後之救災工作、堰塞湖面積與體積估算,具有及時性效益及指標性意義; (4) 2009年台灣八八水災後,台灣成立一個地理資訊整合聯盟(geoinformatics consortium),由九個機構以衛星、飛機及飛行感測機器等先進空拍儀器,來協助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達成災防任務。成功協調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成為此九個機構之一,是項聯合機制之促成,為擔任中心主任時期的努力成果,迄今其功能更彰顯。
健行科技大學電資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2006/08~2007/07: 主持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拔尖」與「補強」為原則,完善師資培育、合理整合資源、及規劃課程特色,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具的電機電子資訊人才; 推動成立衛星通訊暨微波工程實驗室; 推動院內各系參與通過「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 完成制定理論與實務兼重之「清雲科技大學電資學院教師升等辦法」等。
國家太空中心顧問/科學發展組組長2005/01~2006/12: 協助推動國家太空中心之國際太空科學研究事宜及科學發展組業務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教授,2005/08~2011/07。
國立中央大學 水文科學研究所 教授,2001/08~2005/07。
美國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電機工程系 研究助理,1991/5~1996/7。
陸軍 通訊 少尉軍官。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 研究助理,1989~1990。
 
四、專長學科
遙測 微波、熱紅外線及光學遙測; 衛載及空載遙測
科學 邊界層(微氣象)、大氣科學
工程 電機工程(電磁波)、GPS氣象